广西天峨县三堡乡三堡中心小学 TE06007 基本信息表
调查人员:黄超群 陪同调查者:罗明艳 莫文席 莫肖 调查时间:2006年05月20、21日
您在决定资助这个孩子前请务必浏览资助方法
如果您决定要资助这个孩子
为了保证您的爱心能准确到达
您在汇款前请务必与资料员黄超群(13977821441)联系
或者发邮件至you2v@vip.163.com
志愿者会告知您详细的汇款地址和联系方式
■该学生已得到资助,请选择其他学生资助■
姓 名 TE06007 性 别 出生年月 1998年11月
民 族 壮族 班 级 一年级 邮 编 547311
学 校 广西天峨县三堡乡三堡中心小学
家 庭 情 况





关系 姓名 年龄 职业/所在学校 健康状况 外出打工情况
父亲 罗继雄 生前是三堡的代课教师 已故于2004年12月24日
母亲 王光永 在家务农 健康
弟弟 罗永茄 年方三岁多(生于2003.12.12)
奶奶 年岁已高(约68岁)因儿子早逝哭瞎了双眼,且需人照看
爷爷 68 是当地一个土医,挣到的钱很少,且用于两老人家,无法帮扶媳妇,在忙的时候帮照顾孩子。
家庭住址和邮编 广西天峨县三堡乡三堡村拉汪屯(547311)
家庭经济收入及主要来源 桐果500斤/年(0.9斤/元)、种米900斤/年(无法维持日常生活)、板栗100斤/年(自家留吃)
住房情况 旧房子为石头房建于1992年;新家在建当中(新家是因政府把所在屯建设为模范屯全屯都搬迁到规划地即现在新家的所在地)
财产概况(耕地、牲畜、电器等) 0.95亩水田、桐果500斤/年(0.9斤/元)、板栗100斤/年(自家留吃) 2只鸡(一母一公)、1头小猪
学 习 情 况 与 受 资 助 情 况
学杂费用及相关说明 本学期无欠费,建议学习用品及生活费50元/月
曾获何种奖励 学前班 获“好孩子”;一年级 获“三好学生”
成绩排名
是否有辍学经历及简要说明 否 
是否需要帮助生活费
是否住校
备注
家访手记 根据前一天罗明艳姐姐向我提供的信息,再三考虑后,我便决定在今天下午就到金玲小朋友家里进行初次家访,详细的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再决定怎样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直至下午5点半后才出发。我们一行4人,其中2个摩托车技术高的司机(学校莫主任与朋友),还有就是罗姐姐,他们陪同我到学生家所在地。大概18:05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即拉汪屯搬迁后的新址。当我们联系学生的时候,发现她全家都上坡干活还没回来!我虽然到过这地方,但是当时天很黑我没看清楚。所以我到处转了几圈,到处看看,认真地了解了整个屯的情况。很快晃悠了一个屯,我来到一个家同在此屯的老师家门外等待,等待学生归来!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拴在门前的马帅哥,他们知道我从来没有骑过马,于是便鼓励我尝试骑马,但是我不是很勇敢,但最后我还是高高兴兴的骑了马----我平生第一回。马,是三堡农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匹甚至更多。骑马-----这可是我们志愿者的愿望!我们边玩边等待着,时间不等人的悄然流逝!19:30,罗姐姐叫我,对我说:“小金玲一家一会就回来了,我们终于可以去她家家访了!”天已经很黑,我们根本无法看清楚路,只好在黑暗中摸索到小金玲在建中的新家。虽然来之前罗姐姐已经告诉我,她们一家三口,父亲已故于2004年12月24日等基本情况,但我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妈妈第一眼感觉---非常瘦小、单薄,最大的女儿小金玲才8岁且遗传妈妈的身体特质--体弱个儿小,家里唯一的男性----未满4岁的儿子,且小男孩儿时刻依赖着妈妈。她们现在暂时住的地儿非常简陋,一些木条简单拼凑出来的小木房-----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但是她们就守在这里住、吃......!我进到里面一看----- 一床、一灶、二锅、二旧书包、三小板凳。我们向小金玲妈妈说明来意后,小金玲的妈妈就断断续续的讲述她们的家......
在2006年5月20日这天我并不知道他竟然是我母校的校友。真正认识是在第二天的傍晚2006年5月21日18:40分到达了他的旧住址,直到我发现且看到遗留下来保存的很完整的相框、证书......他——小金玲的父亲
天妒英才 ——父亲罗继雄
病故于2004年那个寒冷、大雪纷飞的冬天即十二月二十四日。病因是癌症!从2003年10月病发至病故期间,为治病总共花去了五万多,现今给这对孤儿寡母留下了三万多的债务。原来他生前是一名优秀的代课教师,曾在三堡中学担任英语教师,而后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自身素质,之后用了5年时间参加英语专业的函授,期间上学的费用共是两万多。于2001年考入了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文科一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全日制的学习)。这期间,他省吃俭用,但仍然用去了一万多,在学校期间,他的表现都获得了众多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好评,获得了全院、分院、系级等多项活动的奖项;如“优秀纪检员”,“优秀教案”,论文获广西小学教育研究所的二等奖等。在他函授和脱产学习时的费用皆是妻子在家辛勤劳动、养猪,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他成绩等各方面都很优秀,完全可以在大地方发展,但他舍弃了所有对自己前途有利的条件,而是一心一意选择回家乡,为家乡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的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以及发展家乡,使家乡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在2003年毕业回到了家乡——广西天峨县三堡乡拉马村拉马小学继续代课,期间担任了语文老师。但天妒英才,任教不久后即2003年10月病发,就医诊断为癌症。在2003年10月到2004年12月24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到处求医,但仍未能让生命延续下去,没能挽救这个家庭的希望。在治病期间,三堡乡教育系统的有关领导、老师都纷纷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你50,他100的给他一家带去一份生机。当时环境下,并没能进行大面积宣传及组织捐款。我常常想,若有更多人的关心帮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许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还有机会与他一起为三堡的教育而努力了!但事实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已经离开快一年半了!在他的教育生涯中,98元的薪水拿过,最高也只是150元,与入编的正式老师工资相比,只是人家的零头多一点,甚至是人家的零头而已。但是他一直默默、无怨的工作着,积极认真做好每一项、每一环节......是同事、学生们学习的好榜样!
临死前,他让家人把他的书及奖状、证书等好好的保存下来,做为留给儿女的财富、与他的遗愿。
为儿女们撑起一片天的母亲 如雷轰顶的妈妈呆了!家里的支柱倒下了,女儿刚6岁正上学,小儿子刚来到世上一年又十二天,丈夫治病债台高筑,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可现实无法逃避。妈妈虽然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个子瘦小单薄,但她沉痛坚定的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天,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这担子真的很沉很沉!可她并没有萌生再嫁的念头,只一心想着把儿女养大成人,将来让儿女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加入教育行业,发展家乡贡献力量。将来的儿女比父亲更出色,可谓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磨难总是接踵而来,失去丈夫的噩梦还没惊醒,又一困境不期而至。乡政府规划拉汪屯建设成为小康示范屯,全屯都从旧址搬迁到政府指定的位置建新楼房。每家每户建新楼房,政府每人补助两千元,她们全家可以得到6000元的补偿款。可是按当地预算,最少也要两万元左右才能建成一层楼房。而这些补助的钱根本就无法满足建房所需,由于家庭特殊,能帮助的亲朋好友都帮忙了,并且他们自己也需要花大笔的钱建楼房,去哪里找钱?好在同祖宗的堂叔公罗主任尽全力帮助她借到了钱,现在已用去1.5万元,这只是做好了房子的主体,仍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目前还无法住人。房子只有一间房间,一条小巷道,一个上楼顶的楼梯。
女儿在三堡中心校就读一年级,从家里到学校上学的路途遥远,学校在街上,一般成人步行要30~40分钟,小孩儿是边走边跑上学的,常常早上6:30就起床整装上学了,在7:20到达学校,8:00正式上课。中午11:00放学,下午14:30上课,16:40放晚学。其中上学路途中,有三分之二的路是三堡往县城的公路——非常曲折的山路,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非常多,稍微一不注意就会送命。在这里也只有步行这一方式,为了保证她的学习以及生命安全,所以班主任老师建议住校,妈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妈妈的想法真先进!”这是21日这天我们与小金玲一家徒步回家的路上,我们听了妈妈的解答时,罗姐姐脱口而出的话。虽然家里的条件已经很困难,但妈妈为了女儿的生命安全,为了让女儿能受到好的教育,能够学的更好,而想方设法让女儿住校学习(一星期回家一趟),有空时才到学校看望女儿!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特别奶奶为了儿子的离去哭瞎了双眼,需要有人照看;爷爷必须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伴,爷爷68岁,是一土医,能挣的钱很少,且多用于两老人家自己,无法帮扶媳妇。偶尔忙的时候帮忙分担媳妇的工作,看小孩儿、煮饭等一些轻的家务活。两老人家平时多与其他的子女一起生活,以减轻媳妇的负担。
小金玲也非常的争气,在学校的表现很好,一致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她很活泼、天真,我第一眼看到她就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儿了!妈妈回忆说:“爸爸还在的时候,就教她读书认字、背诗等等,她很好学、很聪明,学过一两次就会了。”由于不经常见到陌生人,所以刚刚见到我的时候,表现的有些害羞、不安!
这些都是在5月20日晚与5月21日晚这两天傍晚了解的情况。特别21日这天,具体了解了小金玲的父亲的情况,他竟然是我的校友,我们共同的母校——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我们曾同一时间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可那时我却不认识他!
学生自述  年级太低无法独立完成
班主任评语   小金玲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认真主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思维开阔可谓知识面广,平时不追求享受,只追求方方面面的进步,能吃苦耐劳,坚强勇敢,但由于父亲早逝,奶奶因此哭瞎了双眼,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所有的负担都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懂事的她虽然只有7岁,却像个大人一样担忧着家中的事,希望社会热心人士能资助她,解除她的心理负担,让她快快乐乐地成长。
采访照片